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攀枝花壮丽篇章——聚焦政府工作报告

  • 发布时间:2021-01-22访问数:11
  • 选择阅读字号:TT

  2020年亮点频闪

  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时、用非常之力推进非常之事,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预计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0亿元,增长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亿元,下降2.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8.5%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25亿元,增长8.4%

  ●疫情防控表现突出。迅速打响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实现感染人员“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成为全省启动防控最早、发生疫情最晚、治愈清零最快的市(州)。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常态化措施,保持无新增感染者。

  ●经济发展提质进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前三季度跃升至全省第11位、同比提升7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同比分别提升2位、3位、8位和9位,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8.6%、居全省第2位,地表水环境质量居全国第13位、全省首位。银江水电站等57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计划任务的146.2%,引进市外亿元以上投资项目94个。聚力打造“攀钢航母舰队”,规上工业企业培育申报58户,金沙水电站实现首台机组发电。建成省四星级农业园区1个,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8万亩、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3个,仁和区被评为全省农村改革先进县(区)。线上销售芒果占全部销量的40%以上;精心承办第五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深入实施康养旅游产业“5115”工程,全省首个康养产业统计监测制度获批实施,《康养住宅试点项目标准及规定》发布施行,入选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强市,预计康养产业增加值达到130亿元、增长19.6%。

  ●“两城”建设蹄疾步稳。钒钛新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工业投资增长28.3%,园区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攀西科技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阳光大道南北延线开工建设,攀西科技产业园完成投资4亿元,三线建设干部学院主体结构封顶,三线文化广场、供水枢纽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有为。编制形成“1+8”研究报告,梳理“四重”清单项目68项,驻蓉、驻渝联络处挂牌成立,与成都实现公积金互认互贷,与成都市和重庆市长寿、江北等五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钒钛钢铁、康养产业等领域深化互利合作,签约合作项目47个、协议金额333亿元。

  ●交通攻坚取得突破。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7亿元。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攀昆段全线投用,攀枝花进入动车时代;攀大高速公路(四川境)提前建成通车,攀宜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攀盐高速公路进入工可报告优化阶段。机场迁建选址通过国家民航局专家评审,新增至郑州、厦门、济南航线。完成国省干线大中修78公里,超目标任务96%。

  ●创新发展成果丰硕。召开攀枝花开发建设55周年科技创新大会,出台“科技创新政策六条”。攀钢集团成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宝鸡钛产业研究院双创基地建成投用,中国热科院攀枝花研究院挂牌成立,攀枝花电子商务产业园升级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协同推进攀西试验区前四批共31项重大科技攻关。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600亿元。成功举办全国首届钛工业创新创业大赛。

  ●城乡统筹步伐加快。打开交通“三把锁”项目炳仁线与机场路交叉口、攀枝花大道三角花园路段完成改造,观音岩引水工程全线贯通,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37个,新(改)建生活污水处理厂(站)23座、污水管网553公里,开展金沙江干热河谷森林生态修护治理29万亩。新增高标准农田6.4万亩,新(改)建和养护处治农村公路222公里,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1平方公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超额完成。完成乡镇(街道)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改革。

  ●重大风险有效防控。成功化解金融风险。在全省率先实现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地方立法,11大项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已完成8项,森林火灾起数下降31%。防汛减灾和地灾防治实现“人员零伤亡”。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总量持续下降,被评为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伤亡人数持续下降。

  ●民生保障扎实有力。投入扶贫资金4亿元,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为企业减负25.5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和稳岗就业创业补贴3.2亿元,帮助134个企业(项目)实现银行贷款105.5亿元,帮助非金融企业实现直接融资70.8亿元,新增水电消纳示范企业45户,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到3.77%。办好省市十大类民生实事,全国首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地方标准完成备案。

  ●政府建设走深走实。扎实开展“守纪律、提效能、强执行、做表率”活动,召开市政府系统首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组织市政府常务会学法21次,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下放政务服务事项649项,市本级不动产登记全面实现3个工作日内办结。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办结人大代表建议60件、政协提案163件。

  2021年总体要求

  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十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落实省委彭清华书记莅攀调研指示精神,认真贯彻省委“稳农业、强工业、促消费、扩内需、抓项目、重创新、畅循环、提质量”要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与安全,巩固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按照市委“一二三五”总体工作思路,持续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不断提升“三区联动”能级,加快科技创新高地、南向开放门户、友好生态环境、宜居公园城市、市域社会治理“五大建设”。坚持“工业不强不叫攀枝花,科技创新引领攀枝花”,加快推进“两城”建设和“一枢纽五高地”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攀枝花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2021年主要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高效推进“两城”建设

  ●推动“两城”建设全面出进度见形象。以“两城”为主体,积极创建省级新区。钒钛新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补齐做强钒钛产业链。攀西科技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开工建设城市生活美学中心商业综合体等18个项目,争创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两城”与县(区)协同发展机制,加快构建“一核两区一中心”发展布局。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

  ●力促工业提速扩能。发挥“攀钢航母舰队”引领带动作用,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支持钢城集团、龙蟒佰利联、安宁股份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统筹推进国家钒钛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和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工作。开展红格南矿区开发前期工作。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五年倍增计划,高新技术营业收入突破660亿元。建设钒钛产业互联网平台。

  ●力促农业提质增效。以推进安宁河谷综合开发为重要抓手,统筹推进“7+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做优做精现代特色农业。深化农村“三权分置”改革,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快建设种苗繁育基地、种畜禽繁育基地。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

  ●力促服务业提档升级。加快打造“一地一区四中心”,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加快推动康养进社区、康养进乡村,大力发展运动康养、旅游康养、居家康养、医养结合,加快康养大数据中心建设与应用,深入实施康养旅游产业“5115”工程。推广康养住宅,促进房地产市场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

  ●扩大有效投资。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5亿元以上。力争新签约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40个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00亿元以上。推动云钛高端钛锭熔铸及延伸加工、达海现代物流等一批项目竣工达效,着力破解力兴钛业、富邦钒钛重整等项目推进难题,确保金沙水电站4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银江水电站大江截流。

  ●拓展消费空间。持续打响“冬日暖阳、夏季清凉”康养品牌和攀枝花水果品牌,拓展四季康养市场。大力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扩大夜间经济版图。加快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加强消费供给监管、消费环境建设和线上结算管理。

  ●壮大市场主体。力争新增“四上企业”140户以上,其中规上工业企业50户以上。市属国企资产总额突破600亿元、增长10%以上。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到55%以上。加强政银企+租赁、担保、基金、创投等产融合作。

  提高开放发展水平

  ●持续打响交通攻坚大会战。力促宜西攀高铁、攀昭铁路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力争机场迁建选址获批、攀盐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推动攀宜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开行直达重庆、成都高铁动车组列车,加密至成都航班。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畅通企业退出机制。强化营商环境评价结果应用,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坚持高水平引进来与高质量走出去并

  行。推动与成都市、重庆长寿区等地合作协议加快落实,建立成渝攀钒钛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积极融入“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加强与长江经济带、滇中城市群等区域的交流合作。支持攀钢、十九冶等拓展国际合作,力促农产品自营出口,确保全年出口总额12亿元以上。深化攀西经济区协同发展。

  建设山水宜居公园城市

  ●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城市更新。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全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示范建设;深入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集约化推进乡村振兴。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棚改腾空土地综合利用,改造老旧小区38个,打造智慧社区;建成市中心医院与渡仁西线连接大桥等项目;深化智慧城市及应用体系建设。

  ●纵深推进“五个高地”建设。推动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超过50%、公办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学位覆盖率持续提升,加快攀西科技城天星中小学校和流沙坡职教园区建设。确保攀西科技城医院、市妇女儿童医院建成投用。新建5G基站1000个以上。开展“一村一街一书房”文化建设试点,启动大剧院建设,积极创建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加大科技投入。

  ●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省级生态市、县创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加快污水管网建设,落实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渔。深入开展大规模绿化行动,实施产业园区绿色化、循环化改造,扩大风光水能源和天然气消费。

  ●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升级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引导地摊经济、夜市经济规范发展。完善占道施工管理办法。抓好城乡社区治理试点示范和村(社区)“两委”换届。开展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和文明乡风建设行动。

  倾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现有资金支持、帮扶力量等总体稳定,重点发展壮大扶贫产业,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稳定脱贫人口就业增收,高质量筹办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场会。

  ●办好民生实事。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稳定在65%以上。拓展打开交通“三把锁”项目,实施“微循环”改造工程。新(改)建公园绿地不少于10万平方米。实施“快递下乡”“快递进村”工程。加快推进天然气置换和LNG储气调峰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兜牢民生底线。新增城镇就业1.6万人以上。统筹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待遇、门诊和住院救助限额。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综合创新试点。抓好棚改居民安置,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对住房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攀枝花

  ●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聚焦“人物同防、多病共防”,精准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有序开展新冠疫苗全民免费接种。实施疾病防控救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打好森林草原防灭火攻坚战。高质量完成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任务,确保不发生较大人为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

  ●守好安全发展底线。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积极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和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深化平安智慧小区建设,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加强政治建设,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

  ●加强法治建设,坚持在法治的轨道上开展工作。

  ●加强作风建设,坚持“政府的工作就是抓落实,政府的作风就是要务实”。

  ●加强廉政建设,坚持“尸位素餐也是腐败”。

  回眸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一些关键领域取得突破。

  主要成就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

  三次产业结构从2015年的7.4:66.7:25.9调整为2019年的9.1:54.5:36.4。钒、钛利用率分别由“十二五”时期的37%、20%提高到2019年的44%、29%。建设各级现代农业园区30个、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基地19个,特色水果种植面积从45.5万亩扩大至100万亩。康养产业成为转型发展新动能,旅游经济总量跨入全省第二梯队。

  ●三大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全市70个贫困村、10749户4435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居全省前列,地表水质量考核排名进入全国前列,跻身中国城市宜居竞争力排行榜50强。

  ●“一枢纽五高地”积厚成势

  新开通航线9条,机场迁建、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宜西攀高铁、攀宜高速公路等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成立国际康养学院、国际钒钛学院和攀西职业学院,高中教学质量和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人均医疗卫生资源居全省前列。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创建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康养、芒果、钒钛等大数据信息应用平台建成投用。全国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落地运行,科技创新综合水平指数稳居全省前三。

  ●城乡一体协同发展

  建成区面积由74平方公里扩大到81.5平方公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设置率、行政村客运通车率和光网覆盖率三个100%。

  ●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

  公务用车、市县机构、事业单位改革顺利完成,“放管服”、财税体制、国资国企、农业农村、“三医联动”等改革深入推进。

  ●全面依法治市成效凸显

  在全省率先开展行政执法标准化建设、率先实行干部述法,完成《攀枝花市扬尘污染防治办法》《攀枝花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森林草原防灭火条例》地方立法,入选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

  ●群众生活持续改善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保持全省前列,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水平居全省市(州)首位。国家安全教育、国防动员、双拥共建、人口普查等工作扎实推进,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展望

  “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产业升级取得阶段性成果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宜居公园城市建设初见成效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治理效能明显增强

  展望二〇三五年,攀枝花将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跨越提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番,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生产服务型国家级物流枢纽全面建成;区域中心城市能级效应凸显,“五大高地”建设迈上更高台阶,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高水平建成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和山水宜居公园城市;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的全面发展、全市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